根据姚雪垠长篇小说《李自成》片断改编。 明崇祯十一年。坚持了10年之久的明末农民革命陷入低潮,面临失败的危险。由于官军的疯狂镇压和各家义军相互不和,一同起义的十三家义军相继瓦解,有的溃败了,有的投降了。仅剩下李自成率领的一支孤军,也在潼关的南原陷入官军重围、全军覆没。在乱军中,李自成妻女俱失,仅率13骑突出重围,逃往山中。途中,夜宿林中,又险为当地乡勇所杀,喜遇李自成手下大将郝摇旗杀散乡勇,才得侥幸逃生。李自成逃往商洛山中,偃旗息鼓,准备东山再起。山中人烟稀少,粮草缺乏,严冬已至,又无棉衣,军心浮动。朝廷又派贺人龙进山搜捕,将士闻讯,竟有临阵脱逃者。李自成心情沉重,忍痛在阵前斩了逃兵,以定军心。面对严峻的现实,李自成认识到要重振大业,只有一马破门而出,去说服已经投降了明朝的另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,重举义旗。原来,十三家义军中张李两家实力最强,互相不服。张献忠在谷城投降了朝廷,在义军中引起连锁反应,招致起义的失败局面。李自成部下将领对他多有怨恨。张献忠为人狡诈多变,又与李自成有仇在先,因此以刘宗敏为首的众将坚决反对李自成贸然前往,认为此行凶多吉少。李自成力排众议,决心铤而走险。张献忠虽然降了朝廷,但并不受信任。朝廷不发粮饷,又不封给官职,各级官吏还要敲诈勒索。张献忠的有心率兵重新造反,无奈外有左良玉20万大军包围,内有巡按御使林铭球坐地监视,难以动手。李自成来到谷城,希望张献忠与他相互呼应,重新起义。张献忠虽有此心,但又不愿将来推翻了明朝,李自成与自己争夺天下。军师徐以显也力劝张献忠除掉李自成,以绝后患。可张献忠自己也看出,没有李闯王,自己一支孤军也难成功。两人谈判再三,张献忠犹豫不定,终不能决。李自成于危机四伏中沉着镇定,与张献忠坦诚相见,张献忠顾及绿林义气,否定了杀害李闯王之主张,两人虽各抱目的,但终于结成同盟。一年后,两支义军果然共同推翻了明王朝。[展开全部]
根据姚雪垠长篇小说《李自成》片断改编。 明崇祯十一年。坚持了10年之久的明末农民革命陷入低潮,面临失败的危险。由于官军的疯狂镇压和各家义军相互不和,一同起义的十三家义军相继瓦解,有的溃败了,有的投降了。仅剩下李自成率领的一支孤军,也在潼关的南原陷入官军重围、全军覆没。在乱军中,李自成妻女俱失,仅率13骑突出重围,逃往山中。途中,夜宿林中,又险为当地乡勇所杀,喜遇李自成手下大将郝摇旗杀散乡勇,才得侥幸逃生。李自成逃往商洛山中,偃旗息鼓,准备东山再起。山中人烟稀少,粮草缺乏,严冬已至,又无棉衣,军心浮动。朝廷又派贺人龙进山搜捕,将士闻讯,竟有临阵脱逃者。李自成心情沉重,忍痛在阵前斩了逃兵,以定军心。面对严峻的现实,李自成认识到要重振大业,只有一马破门而出,去说服已经投降了明朝的另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,重举义旗。原来,十三家义军中张李两家实力最强,互相不服。张献忠在谷城投降了朝廷,在义军中引起连锁反应,招致起义的失败局面。李自成部下将领对他多有怨恨。张献忠为人狡诈多变,又与李自成有仇在先,因此以刘宗敏为首的众将坚决反对李自成贸然前往,认为此行凶多吉少。李自成力排众议,决心铤而走险。张献忠虽然降了朝廷,但并不受信任。朝廷不发粮饷,又不封给官职,各级官吏还要敲诈勒索。张献忠的有心率兵重新造反,无奈外有左良玉20万大军包围,内有巡按御使林铭球坐地监视,难以动手。李自成来到谷城,希望张献忠与他相互呼应,重新起义。张献忠虽有此心,但又不愿将来推翻了明朝,李自成与自己争夺天下。军师徐以显也力劝张献忠除掉李自成,以绝后患。可张献忠自己也看出,没有李闯王,自己一支孤军也难成功。两人谈判再三,张献忠犹豫不定,终不能决。李自成于危机四伏中沉着镇定,与张献忠坦诚相见,张献忠顾及绿林义气,否定了杀害李闯王之主张,两人虽各抱目的,但终于结成同盟。一年后,两支义军果然共同推翻了明王朝。[收起部分]